“騰籠換鳥”幹在實處
製造業集羣建設幹在實處
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趕在實處
綠色製造幹在實處
小微企業園建設幹在實處
工業規模走在前列
數字經濟走在前列
創新發展走在前列
開放合作走在前列
營商環境走在前列
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” 勇立潮頭
“畝均論英雄”改革勇立潮頭
雄鷹雛鷹行動勇立潮頭
引才聚才勇立潮頭
減税降費勇立潮頭
提起杭州高新區,人們可能首先冒出一個詞就是國際濱,這裏集聚了國際化的產業、閃耀世界的企業、類硅谷生態以及現代化的城市環境。同時,杭州高新區還將提升服務效率,提高經濟治理能力水平,不僅要建立全面翔實的企業數據庫,而且還要打通線上線下和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,實現轄區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服務。
作為全省縣域經濟“領頭雁”,餘杭區堅決扛起製造大區的責任與擔當,構建龍頭引領、中堅強大、活力充沛的“精而強”現代工業體系。2019年,該區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454.71億元;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09.98億元,同比增長7.3%;新產品產值率達45.49%,同比提高3.79個百分點;利潤總額109.53億元,同比增長16.8%……
一條錢塘江,過去曾是蕭山與杭州老城區的地理溝壑與心理界線。G20杭州峯會、亞運會,一座城市的國際化命運重塑了蕭山的發展脈絡。一度小富即安的蕭山,如今跳出蕭山謀蕭山,不斷突破自我設限,力求在杭州打造長三角南翼強勁增長極的進程中,彰顯蕭山擔當和作為。
當浙江省佈局數字經濟一號工程,臨安順勢而動,積極搶佔風口,於2018年年初,在科技城啓動建設青山湖微納智造小鎮,全力培育集成電路產業,迅速吸引了中科院奕力科技、清華大學華卓精科、浙大啓爾機電等企業承接的多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相繼入駐。青山湖和南湖間的這塊寶地,蓄勢待發。
鐵鏽紅轉變為天空藍,航空小鎮蓄勢騰飛;新安硅谷、超細粉末國家工程中心落地新安江畔,為傳統產業賦予新動能;獲得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先進縣(市、區),連續兩年榮獲杭州市工業和信息化目標責任制考核一等獎……“組合拳”出擊,新安江畔百花競放。
以打造全省“標誌性戰略性改革開放大平台”為目標,錢塘新區從誕生起,就承載着重要的戰略使命。近一年來,該區不斷加快體制機制整合,緊緊圍繞重點任務與中心工作,全力以赴、迎難而上,下好高質量發展“先手棋”。
東海之濱,杭州灣南岸,一座城市正在迅速生長。作為長三角地區大上海經濟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、長三角南翼黃金節點城市,慈溪製造業發展基礎雄厚,擁有享譽國內外的家電基地、軸承王國、全球最大電熨斗基地等37個塊狀區域特色經濟。
製造業是立國之本、強國之基。近年來,樂清以創新驅動助推實體經濟發展,緊抓入選省18個振興實體經濟試點縣這個契機,重點以科技創新指標、高能級平台打造為抓手,轉變政府資源供給方式,激發企業自主創新能力,大力推進自創區樂清分區建設,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73.7%。
二十年的滄海桑田,見證了海鹽經濟開發區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的漫漫征程。這片曾經無人問津的茫茫灘塗,在時間的鍛造淬鍊下重生為一顆新星,於時代的洪波上冉冉升起,聚合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,成為海鹽縣對外開放的主要載體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、產業集聚的重要基地、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、產城融合的重要平台。
2020伊始,人類社會和經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。臨海作為製造業大市,現代醫藥、汽車機械、時尚休閒等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。在疫情防控期間,通過出台系列措施千方百計幫扶企業恢復產能。
小縣城,大想象。縣域經濟發展路徑的選擇,決定了新昌在新時代的站位與成色。從數字中來到實體中去,產業數字化是大勢所趨。尤其是在今年年初,新昌縣在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方面積極發揮了數字經濟的優勢作用,得到國家工信部肯定。2月21日,新昌縣規上工業的復工復產指數超過80(全省共3個),率先進入全省第一梯隊。
在實施振興實體經濟(傳統產業改造)近三年的時間裏,長興縣深入開展“雙提十攻堅”行動,全力提振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,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。圍繞“4+3”產業體系拓大引強,2018年累計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1個,總投資1028億元,億元以上開工項目78只,竣工項目28只。
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氣分離設備製造商,擁有全球最大的空氣分離設備製造基地,年產空氣分離設備製氧總量達180萬m3/h,單套設備最大製氧量達12萬m3/h,具備製氧量15萬m3/h空氣分離設備的設計與生產能力。杭氧佔有世界最大的空氣分離設備市場份額。
創新中心旨在通過“一中心兩平台五服務”建設,以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礎問題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為主要任務,不斷實現關鍵零部件技術、機器人技術和以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裝備技術的突破創新,具備產品核心技術研發、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能力,加速人才培養、行業服務、國際合作進程。
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汽輪機制造企業,多年來為國家的煉油、化工、冶金、電力等重要支柱產業提供優質的汽輪機產品和服務,累計產出機組近萬台,其中出口機組千餘台。杭汽輪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高達69%,在全球市場佔有率約為25%,與西門子、GE、三菱等國際知名企業實現同平台、同領域、同價格競爭。
在國內低壓電器行業聚集的温州,正泰一手抓好疫情防控,一手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,利用數字化車間少人化生產的優勢,讓正泰智能製造體系的價值和優勢凸顯。
在此次疫情下,卧龍在最短時間內實現在國內的25家制造工廠中,除武漢ATB外的其他工廠均全面復工復產,全集團員工到崗率達95%。
巨石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家智能製造標杆企業,曾先後完成“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專項”“智能製造(數字工廠)示範樣板工程”等一系列項目,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專項項目於2019年7月通過項目竣工驗收,在智能製造領域擁有諸多成果,在本次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方面均發揮了關鍵作用。
在當前的化纖行業中,運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紡絲設備已成為龍頭企業的標配,而在落筒、包裝、倉儲、物流等全流程環節中,智能機器人、自動化包裝流水線、全自動立體倉庫等高大上的高科技裝備也大量活躍在企業車間。桐昆集團便是積極推進智能製造和數字化改造的行業典範。
在疫情期間,中控又有哪些高科技,“大展拳腳”助力復工復產呢?2月10日,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“RDMS遠程診斷維護系統”在PLANTMATE線上平台推出。
瑞明集團通過產品三維設計、模擬仿真、生產過程數據採集、各系統高度協同與集成,研發行業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鑄造裝備,形成汽車發動機鋁合金鑄件智能製造和鑄造節能減排、低碳綠色新模式發展,使公司實現“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”綠色智能製造。
@ 浙江在線版權所有